English

发展知识经济促进产业升级

1998-04-17 来源:光明日报 张福增 我有话说

所谓知识经济,就是建立在知识、信息的生产、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。现在,这种经济形式正高速发展,并受到全世界的重视。知识经济之所以能异军突起,一是它的高速发展优势不可遏止,二是它完全具备了产业升级的条件。知识经济正扑面而来,新一轮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。

上次产业升级带给我们的启示

人类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产业革命,是二百年前出现的第二产业升级。这次产业升级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高速发展,从生产形式到社会形式均出现了质的改变。二百年前的产业升级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。

1、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增长。十八世纪后期,英国相继发明了纺纱机、织布机、蒸汽机之后,不到70年劳动生产率提高266倍,棉纱价格下降到原来的十三分之一,棉布价格下降到原来的十六分之一,棉纺织业出口总值高达3.74亿英镑,占英国总产值的71.4%。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一次经济上的高速发展。

2、劳动结构迅速转变。产业革命发生后,出现了以工厂制度为主的大生产组织,劳力离开了原来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,成了专业化大生产结构的成分,大量手工劳动被机械代替。工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,容纳了大量的农业劳力,促进了城市化进程,为农业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条件。

3、带动了落后的第一产业。由纺织业开始,发展到机械制造、能源生产、交通、运输、通讯各方面后,产业革命基本完成,反过来带动了落后的第一产业,使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、农场化、专业化,其本质就是第一产业的“二产化”过程。

上一次产业升级给我们两点启示:第一,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动力,正是由于有了生产技术、劳动组织等方面的创新,才有了上一次产业升级;第二,新的产业形式确定之后,可以使传统产业迅速升级,实现与新产业相近的高效益。这既是上次产业升级给我们的启示,也是知识经济到来给我们带来的机遇要点。

知识经济,来到我们眼前的机遇

上一次产业升级时期,我们正处在腐败的清政府封闭自守时期,使我们失去那次宝贵的机会。直到今天,我国经济实力也还停留在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社会水平上。知识经济的出现,无疑是又一次世界性产业升级机遇。我们必须当机立断,发展知识经济。

每个落后国家都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,但真正做到这一点,必须注意确定科学技术坐标。一个落后的国家,本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,别人过时的技术也是先进技术,但它却不是世界性的先进技术。我们是把发展科技的坐标定在本国水平上,还是定在世界水平上结果大不相同。如果把坐标定在本国水平上,我们就有可能成为先进国家换代技术的消费者,而由此带来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。所以,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,我们必须把发展坐标定在世界水平上,而今天的世界水平,就是知识经济。可以说,知识经济是我们二百年才能遇到的一次产业升级现象,也是我们缩小与先进国家差距的最佳时机。只要我们不放过这次机会,就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。

我国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

当今在世界上出现的知识经济大潮,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到更复杂阶段的实际表现。知识经济依靠的是人类最复杂的功能——人的智慧,也可以说是创新。高技术是使人的智慧实在化;方法是使人的智慧哲学化;信息技术是传播人的智慧的最佳手段。总之,知识经济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结构功能所主导的经济形式。

知识经济的最初发展阶段,是落后国家缩小与先进国家之间差距的最佳时机。新的产业形式刚刚开始时,新的生产手段的覆盖面还非常小,此时抓住时机,大力发展信息生产、传递、利用方面的技术生产,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速度。落后国家抓住这个机遇,经济水平就会上去一大截;而失去这一机遇,知识产业成为世界上的正常产业形式,再追求超高速发展就很难了。

高技术创新和科学方法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内容。一般情况下,知识经济的发展速度将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:一是受系统内创新数量和具有新方法数量的限制;二是受从技术创新到科学方法、然后方法又反作用于创新的因果循环速度的限制。如果具有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,而且从新技术到新方法的循环速度很快,知识经济的发展速度也一定是很快的。

在我们这样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国家里,发展知识经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:一是大力鼓励技术创新,同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;二是千方百计地用知识带动传统产业,努力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知识含量,借此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出,在这一方面,主要是促进原有生产形式的技术更新和方法更新。

对我国来说,发展知识经济主要是为了产业升级,最终达到在短时间内高速发展经济的目的。

由本刊主办、青岛海信集团协办的“知识经济与二十一世纪”征文活动计划持续到今年7月份,欢迎大家踊跃参加这一讨论,从某一角度就此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。选题可大可小,文章可长可短,形式不拘一格,可以是论文,可以是杂谈,也可以是对话、综述、调研报告等形式。来稿请寄:(100050)北京永安路106号光明日报理论部《经济论坛》专刊,传真:010—63039387,请注明转理论部孙明泉、陈蓬收,咨询电话:010—63017788—289。欢迎来稿。——编者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